开店创业
商铺经营里的常见法律坑及避坑要点
商铺经营看似是选个好地段、卖对东西就行,可里头藏着不少法律 “暗礁”。不少经营者凭着经验往前闯,一不小心就踩了坑,轻则赔钱,重则店铺都开不下去。咱就从经营的各个环节捋捋这些常见的坑,再说说该怎么避开。
租赁环节:合同里的 “暗礁” 最易栽跟头
租商铺是经营的第一步,可这租赁合同里的门道多着呢,稍不留意就可能吃大亏。
有个开小超市的王老板,去年租铺子时,房东拿了份打印好的合同,他看租金、租期都对得上,没细琢磨就签了。后来才发现合同里写着 “租赁期间房屋维修费用由承租方承担”,没多久屋顶漏水,修下来花了小一万,找房东理论,人家拿合同一说,王老板只能自认倒霉。这就是没留意合同里的责任划分坑。还有的合同里,免租期约定含糊,比如只写 “免租期 1 个月”,没说从哪天算,等装修到一半,房东说免租期早过了,得开始算租金,这就很被动。
避坑要点得记牢:签合同前,先让房东拿出房屋产权证明,去不动产登记中心查查,确认他是真房东,别遇上 “二房东” 私自转租,到时候原房东来收房,哭都来不及。合同里的条款得一条一条抠,租金支付方式、逾期付款的违约金、房屋维修责任、免租期的起止时间和用途(是装修还是筹备),都得写得明明白白。要是房东口头承诺了啥,比如 “周边半年内不租给同类型商铺”,一定要补写到合同里,黑纸白字才靠谱。
资质办理:“无证经营” 的坑别踩
不少人觉得店铺装修好、货备齐就能开门营业了,把资质办理抛在脑后,这可万万不行,“无证经营” 的后果可不轻。
前阵子有家新开的奶茶店,老板想着先试营业几天,等营业执照办下来再正式开,结果试营业第三天就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到了。因为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,不仅被罚款两万,还得停业整顿,刚攒的点人气全没了。还有做餐饮的,觉得有了营业执照就够了,忽略了食品经营许可证,要是被查到,轻则罚款,重则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。
避坑得提前做准备:开店前先弄清楚自己这个行业需要哪些证。开餐饮,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必须的,还得注意后厨的布局、卫生条件得符合要求,别等装修完了才发现不符合标准,又得返工。卖烟酒的,得办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、酒类经营许可证。这些证都得在开业前申请,别抱着 “先开了再说” 的侥幸心理。申请过程中需要啥材料、有啥要求,提前去政务服务大厅问清楚,按流程办,别耽误了开业时间。
用工问题:员工关系里的坑藏得深
店铺要运转,总得雇人,可用工这块的法律坑也不少,很多经营者因为没理顺,跟员工闹了纠纷,不仅影响店铺经营,还可能要赔钱。
有个开服装店的李姐,雇了两个店员,没签劳动合同,就口头约定了工资。其中一个店员干了三个月辞职,转头就告到劳动仲裁委,说没签合同,要求支付双倍工资。李姐这才慌了,最后没办法,还是按规定赔了钱。还有的经营者不给员工交社保,觉得每月多给点钱就行,可员工一旦发生工伤,所有的医药费、赔偿都得店铺自己扛,到时候花的钱比交社保多得多。
避坑要守规矩:不管员工干多久,哪怕是兼职,最好都签劳动合同,明确工作内容、工资标准、工作时间这些。要是短期用工,也得签个书面协议。社保得按规定给员工交,别想着用现金补贴代替,这既不合规,也没法真正规避风险。平时考勤记录、工资发放凭证这些都得留好,真要是有纠纷,这些都是重要的证据。
客户纠纷:处理不当引 “麻烦”
跟客户打交道,难免会有纠纷,要是处理不好,小纠纷可能变成大麻烦,甚至惹上法律官司。
有个卖童装的店铺,有位顾客买了件衣服,回家洗了一次就掉色,拿来退货,店主觉得是顾客洗涤方式不对,不肯退,还跟顾客吵了起来。顾客气不过,直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,说店铺卖劣质商品。监管部门过来检查,虽然最后没认定是劣质商品,但因为店铺没做好售后沟通,影响了店铺声誉,不少老顾客都不来了。还有的店铺搞促销,说 “买一送一”,结果送的是临期商品,没提前跟顾客说,顾客发现后投诉,不仅得给顾客赔偿,还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宣传。
避坑要讲诚信:商品的质量得把好关,进货时索要票据,确保来源正规。要是商品有瑕疵,得提前跟顾客说明。遇到客户投诉,别想着推诿,先好好沟通,了解清楚情况,能退换的就及时退换,尽量跟客户协商解决。搞促销活动时,规则要写清楚,比如 “送什么”“有啥限制”,别玩文字游戏,避免被认定为虚假宣传。
商铺经营里的法律坑不少,但只要多留个心眼,提前做好准备,很多都能避开。签合同仔细点,资质手续办齐全,用工按规矩来,跟客户好好沟通,把这些环节都理顺了,经营才能更踏实,店铺也才能走得更远。